首页

国内在线sm观看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3:53:01 作者:学者转换研究主题有何影响?国际最新研究称或会降低被引量 浏览量:17640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国际知名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北京时间5月28日夜间在线发表一篇社会科学论文称,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两千多万篇科学论文和170多万个专利后发现,研究人员偏离其之前研究主题越远,他们新工作的被引量就越少。

  该论文介绍,随着科研图景的不断变化,研究人员常需要应对新出现的挑战,例如从气候变化到新冠疫情。这需要适应,可能要研究人员考虑不同的研究方向,包括结合或转换到新的研究领域。虽然这种转换有望带来新视角,但也可能出现与适应不同主题或学科相关的挑战。不过,对这种转换的程度以及后续影响的理解此前一直受限。

  在本项研究中,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、美国西北大学王大顺和Benjamin Jones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,针对性设计出一个新的框架,能量化一些研究人员与其现有工作领域的偏离有多远。他们主要分析评估了1970-2015年发表的2580万篇科学论文以及1985-2015年美国授予的172万个专利作者的研究转换程度和影响。

  论文作者发现了“转换惩罚”,即研究人员与之前领域的偏离越远,新研究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。与小幅度的事业转换相比,更大的转换与发表难度更大、被引量更少、成为“热门”论文(前5%的被引论文)的概率更小有关。同时,他们在专利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结果。

  论文作者还分析了新冠疫情期间的研究,当时许多研究人员都转换了研究主题,以应对这个新发大流行。他们发现两个形成对比的结果:新冠疫情研究的影响力普遍较高,因为当时对信息的需求有所增加。不过,研究人员偏离其初始领域越远,这类研究的影响力估计也会显著下降。

  《自然》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“新闻与观点”文章认为,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应新研究领域的挑战,研究人员转换研究主题的影响,或有助于找到更好的方法,提升适应成功率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自然资源部:进一步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平台作用

2022年3月,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据介绍,2022至2023年度的发掘工作以明中都遗址前朝宫院为中心,旨在逐步完整揭露其建筑布局、结构和营建过程;同时,结合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,继续为遗址中轴线的保护展示利用、宫城内水设施及水系保护展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。

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“娃娃兵”

“全生命周期BIM+GIS系统平台重在为工程建设提供辅助决策。”三峡上海院智慧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邓鹏告诉记者,该平台整合了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全要素监测体系,可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、质量、进度、投资等核心管理数据进行融合,全态势感知工程建设过程。

数读中国 | 490.9亿人次!流动的中国持续释放生机与活力

4月12日电 据台湾“中央社”报道,赖清德5月20日将就任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,4月10日公布卓荣泰任行政机构负责人,今(12日)进一步公布其他行政团队名单。

中国驻菲使馆参加菲外交部国际慈善义卖活动

中华遗嘱库家办部联合创始人张大龙律师表示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明确指出,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。随着时代发展,“个人合法财产”范围逐渐扩大,除有形财产外,游戏账号、虚拟货币等资产也被纳入其中。

大雾黄色预警!8省区市有大雾 北京河北等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

“《红楼梦》可以说是我爱上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书了。”元宵节前夕,身着明制汉服、手提一盏龙形灯笼的杨燕雯,来到位于河北廊坊的“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”,希望体验一把古人如何过元宵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